最近,CCTV-7频道在其“砺剑”栏目中报道了一则引人关注的消息——“歼-20驱离外机”。经过多方分析,业内普遍认为被驱逐的外机可能是F-35战机。此事件实际上反映了中美两国隐身战斗机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,这场对抗的复杂程度,显然远超印巴空战。
一、美军“前进机队”的频繁活动
目前,美军在东亚地区的五代机驻地,主要集中在位于日本岩国的基地。该基地是美军驻东亚地区最大规模的五代机基地,驻扎有三支F-35B中队、一支F-35C中队,总数达到48架。然而,岩国基地位于日本本州岛南部,主要负责朝鲜半岛的支援任务。与此同时,日本空中自卫队也装备了42架F-35J,其中39架驻扎在三泽基地,隶属于北部航空队,主要负责应对俄罗斯在远东的威胁。虽然最近3架F-35J被分配给了中部航空队第303飞行队,理论上能够覆盖东海,但战斗力尚未完全形成。因此,能够与中国的歼-20在东海上空直接交锋的,主要是驻扎在嘉手纳的美军“前进机队”。
展开剩余83%二、五代机空战中的机动性至关重要
与歼-16拦截P-8A的近距离接触不同,隐身战斗机的对抗通常发生在较远的距离。交战的距离往往由战机搭载的EODAS(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)的探测范围决定。战斗机之间的交战,依赖于一个复杂的支持体系,如何在空中战场中占据有利位置,成为了制胜的关键。霹雳-15导弹的设计总师樊会涛院士曾在《航空兵器》杂志上提出了“先敌发现、先敌发射、先敌命中”的战斗原则,并进一步发展出了“四先”原则,强调了在现代空战中,如何通过最短时间内占据最佳发射阵位,以确保导弹的命中率,而避开敌方的反击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战斗机的转弯机动和加速爬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。特别是在超声速到亚声速之间,战斗机的机动性能会直接影响到规避来袭导弹的能力,同时也会影响到其导弹的发射性能。飞行员需要根据复杂的态势感知信息,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不断切换战斗模式,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决定战斗的成败。
三、五代机之间的对抗不仅仅是单一的性能比拼
F-35项目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,最初的目标是替代F-16和F/A-18,成为一款多用途、低成本的战斗机,空战性能并不被过度强调。然而,随着F-22A等空优战机的支持,F-35凭借其先进的航电系统逐步占据了空战的主导地位。虽然F-35的隐身设计和搭载的先进武器系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,但它的推重比并不理想,这意味着它在超声速巡航方面的表现逊色于一些更强大的战斗机。
相比之下,歼-20的设计则更注重超声速巡航能力,在国产发动机技术尚不完备的情况下,采取了极端的设计方案。歼-20和F-35在设计理念上有着明显的不同,这也直接导致了它们在空战中的表现各有千秋。尽管F-35的空战性能并不突出,但它作为信息节点的角色使其在体系空战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。现代空战更多依赖于体系作战,而非单机作战,因此F-35和歼-20之间的胜负,并非单纯依靠各自的空战性能来决定。
四、预警机和空空导弹的互相配合
虽然很多军事爱好者认为歼-20的机载雷达系统更先进,能够更好地探测敌机,但在隐身战斗机的高端对抗中,机载雷达的作用其实受到很大限制。隐身战斗机在面对传统机载雷达时,其隐身性能使得雷达难以有效探测到敌机,特别是在远距离情况下,雷达信号往往不连续,难以进行有效的火控锁定。而且,在高端空战中,开启机载雷达的战斗机会暴露自己的位置,相当于在黑夜中放烟花,因此隐身战斗机更依赖于信息系统、战情数据链、载机性能和空空导弹的综合配合。
预警机作为态势感知系统的核心,一直被认为是现代空战中的重要资产。虽然国内的空警-500与美军的E-2D、以色列的G550并列为第三代预警机,但它们在面对隐身战斗机时的效果并不理想。空警-500与E-2D在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能力上相差无几。不过,霹雳-15导弹在南亚战场的表现证明了它与美国AIM-120D导弹相比也毫不逊色,尤其是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帮助下,空空导弹的威力不容小觑。
五、战术数据链的差距
尽管空战中的装备性能差异不大,但战术数据链的差距却能决定胜负。在印巴空战中,印度空军尽管装备了先进的“阵风”战斗机,但由于数据链系统的落后,无法与预警机共享实时战场数据,甚至在霹雳-15接近目标时也无法接收到相关信息,导致战局对其不利。相比之下,巴基斯坦空军的Link-17数据链则表现得相对优秀,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并协同作战,最终取得了优势。
此外,虽然巴基斯坦的F-16配备了美国的LINK-16数据链,但其数据传输能力受到限制,无法提供实时的火控数据。这一差距显现了数据链在现代空战中的重要性。中国在这方面虽然已经有所突破,尤其是歼-10CE战机的Link-17数据链表现出色,但与美军30多年的数据链积累相比,仍然存在差距。
六、远程作战的短板
除了在空战中的技术差距,另一个明显的短板就是辅助作战单位的性能和数量。虽然国内的空中加油体系已经有了空中加油-6和歼-8D的支持,但与美军的远程作战能力相比,仍然存在明显差距。例如,美国在“午夜铁锤”行动中,组织了50多架加油机和20多架隐身战斗机,支援7架B-2A实施跨洲际精准打击,这种远程作战能力至今无人能及。
尽管国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空警-500和运油-20A的联合演习证明了国内在远程作战方面的提升,但由于硬件设备的短缺和训练时间的不足,短期内还难以超越美军在这一领域的深厚积累。
结语
无论是东亚的中美对抗,还是其他地区的五代机较量,隐身战斗机之间的对抗无疑是未来空战的重要主题。这场竞争将持续很长时间,成为长期吸引军事爱好者和分析师讨论的焦点,而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,便是五代机之间复杂的体系对抗。
发布于:天津市简配资-简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官网官网-第一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